社会责任
少有人走的路——记温州康宁援藏医疗队首次援藏之行
发布时间:2020-12-09

“援藏第四天,看到如此多藏胞驱车三四百公里赶来,我们不忍心让他们再多等一天。每个队员加大了工作量,晚上就出现高反缺氧,恶心、呕吐、头疼等症状。但我们要努力完成今天的工作任务,一个也不能倒下。”


在援藏医疗队员的朋友圈内,队长唐伟主任记录着每天工作点滴,互相鼓励。


这段难忘之行,从7月26日凌晨开始了。转机西安的队员们还来不及好好洗漱,就踏上飞往拉萨的航班。本次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、农工党温州市康宁医院支部援藏医疗队由集团高管、精神心理主任医师、副主任医师,资深精神科医生,心理评估及治疗的两名研究生组成。漫漫援藏之路,他们向西穿越数千里,向上爬升五千多米,这是属于温州康宁的第一次,也是属于民营精神专科医院的第一次赴藏区进行医疗救助。


1.jpg.jpg


 / 一个人的朝圣之旅,一群人的平凡之路 

远方的雪域高原连绵辽阔,他们知道离西藏越来越近了。印象里的西藏是一片“吉祥之地”,看那日光倾城,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,经幡飘飘,是苍茫而特别纯粹的美。但正如游记里常说的那样,“眼睛在天堂,身体在地狱”,哪怕畏惧高反,所有的人却都也想走上一回。


在飞机即将降落海拔3569.5米的拉萨贡嘎机场时,坐在唐主任身边的一位女士突然从座位上站起走到过道上。“脸色苍白,手捂着肚子和头”,唐主任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,接下来发生的事也证实了他的想法。该女士因惊恐急性发作突然开始紧张不安、大叫、哭泣,双手紧握、不停抖动,并倒在过道上。见状,唐主任赶紧扶住她,帮助她平躺在座位上,尝试反式呼吸和全身放松训练,并一直给她做手压脚压按摩。面对事后各大媒体的点赞,唐主任说:“本次援藏医疗队就是来西藏帮助筛查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,没想到在飞机上就开始了。这只是举手之劳,我想换成别的医生,也会这样做的。”


2.jpg.jpg

唐主任飞机上紧急救助乘客


在飞机上还可能遇到同行的医护人员,但在西藏偏远地区,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、文化历史等因素,这些地方的医疗卫生事业,特别是精神医疗领域,还有着相当的差距。据悉,西藏是全国唯一没有精神专科医院的省份,精神科医生的发展也才刚刚起步。大多藏族同胞不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,更谈不上出现心理问题时的解决途径了。


今年刚毕业的首届“康宁班”留院学生滕超便是主动申请援藏的,她瘦弱清秀的外表,起初还是让大家有些担心。但她说当得知那里医疗服务简陋,患者常常要忍受路途遥远、交通不便的辗转到其他医院求治,有的还因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,这使她感到非常难受,也正是这样一份医者仁心,让她更加坚定了援藏的决心。


跟旅人不同,援藏之路不仅是巍峨群山、洁白云朵、漫山牛群、星河点点的浪漫,而是有很多的突如其来、高寒、缺氧、刺眼的阳光、艰难的翻越,是挑战更是一种责任。


3.jpg.jpg


虽然知道接下来要去的地方在那海拔五千米以上,但援藏医疗队相信,没有比人更高的山,没有比脚更长的路。


 / 从五米到五千,海拔丈量生命的厚度 

西藏,世界的屋脊,那曲,又称“屋脊上的屋脊”。而那曲地区申扎县正是他们要去的地方。温州平均海拔5米,那曲海拔约为温州的1000倍,氧气含量和气压约为平原地区的60%左右,高原上最宝贵的就是氧气,他们要经历的是比在拉萨更严重的高原反应。


清晨,援藏队员们顺利抵达了拉萨贡嘎机场。申扎县卫健委主任索朗巴姆、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吴坚以及科员耿浩东,捧着洁白的哈达,热情迎接远道而来的援藏队伍。为了能更快开展工作,唐主任把当地行程任务安排得满满的,还没等大家缓过劲来,便踏上了前往申扎的路。


4.jpg.jpg


5.jpg.jpg

援藏医疗队顺利抵达拉萨


申扎的路高且险,汽车在狭窄的山路上盘旋,正在施工的路段,更是崎岖难走,低头就是深沟大壑。一路转上去,一个弯接着一个弯,弯弯相扣,车的方向盘左回右转,忙个不停。窗外的风景像电影倒放的片段,一路高山云雾缭绕,山丘起伏,草和少许小灌木衬着申扎的地广人稀,显出几分荒凉。


驱车500公里,颠颠簸簸8个半小时,翻越5200米的垭口,到达申扎后,还在晕车之余,高原反应就“趁虚而入”了。但队员们来不及休整旅途和高原反应带来的疲惫,便又迅速投入到了工作中。他们跟当地医院工作人员细细询问情况,耐心为他们讲解接下来的诊疗安排,并与申扎县正式签订了帮扶协议。


6.jpg.jpg

与当地工作人员讨论诊疗安排


 “村民们得知温州的专家要来申扎义诊,都很高兴,也很热情,很多人一早就从大老远赶来排队。”


申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说,这里地广人稀、高寒缺氧、气压低风沙大被喻为生命禁区。


7.jpg.jpg


在这片2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生活着不到2万藏族民众,以游牧为生,逐水草而居,因此分布非常分散,经常几十里地才有一户人家。由于恶劣的地理气候原因,对这里生活着的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,加之医疗条件落后,致使精神疾病时有发生。

恰逢近来时有降雨,天空阴沉,失去了以往的颜色。气温下降,空气含氧量也跟着下降,本来就缺氧的申扎县更加让人难以适应,胸闷、气短、头昏、脑胀等缺氧症状加重。但为了能给更多藏族民众做筛查和诊疗,队员们不断给自己加大工作量,当天夜里大家便都出现了严重的高反症状,呕吐不止和头疼发热,这些事让身为队长的唐主任在之后说起时眼里含着泪水。


8.jpg.jpg


9.jpg.jpg

为藏族民众筛查和诊疗


即使身体不舒服,队员隔天仍坚持一边吸氧一边为患者看病。由于不断有病人陆续赶来,诊疗结束的时间也一延再延。队员们接诊了患者240余人次,几乎连喝水、上厕所都顾不上。这样的真诚也让藏族民众深受感动。


在前来就诊的人群中,一位藏族小女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。小女孩今年刚刚7岁,长了一双漂亮的大眼睛,但从她的眼里却看到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忧伤。经过唐主任的检查后,发现小女孩居然患有精神发育迟滞。由于医疗条件落后,小女孩的家人一直不了解她的病情,因此也耽误了治疗。而像这女孩一样小的情况在这里却是普遍存在,家里人不知道什么是精神疾病,也不知道如何治疗精神疾病。可能大家会觉得生活在藏区,与自然为邻,怎么会得精神疾病呢?但事实却是如此,仍有这么一部分人需要我们去关心,去伸出援手。


因为语言不通,除了通过翻译告知病情,队员们和患者间并没有过多的交流。但是透过患者的眼神,他们却能够读到一种感动,温暖人心。


10.jpg.jpg


在后来返程的路上,院长助理刘家洪回忆到,


经历了头痛、睡眠障碍、气喘等一道道关口,但想想比起看到病人舒展的笑脸,这些又算什么呢?天还在下着雨,远方的山峦却已变得格外好看。


 / 十年援藏之路,让更多温暖发生 

“在西藏的这几天,我将记一辈子。如果有机会,我还想再来,哪怕依旧挑战重重,但我们缺氧不缺精神。”


这是此行所有人的共同心声,也是温州康宁援藏的初心。


11.jpg.jpg


谈及援藏的后续,同行的董事长管伟立充满感慨,他进一步体会到了偏远地区医疗条件的不足,援藏队伍的艰辛和执着,也更懂得了援藏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。他表示,温州康宁虽然不大,但能切实帮助到西藏申扎地区贫困的精神病患者,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。可仅靠一次的救助,很难使患病同胞真正摆脱困扰,所以这次只是一个开始,温州康宁会认真扎实地完成所有救助工作,并为西藏同胞开启10年的长期救助计划。


除了会定期派遣医疗队为藏族同胞带去免费的筛查及诊疗服务,还将设立 “申扎县康宁精神医学发展基金”及在康宁的成都分院建立藏胞病房,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减免费用的患者名额,以提高当地群众享受的精神卫生服务质量。与此同时,与申扎县人民医院结为协作医院,由其委派医生到康宁总部进修学习,对当地精神医疗骨干进行传帮带教重点培养,使得本地医生的诊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。


12.jpg.jpg

温州医科大学康宁医院与与申扎县签订帮扶协议


其中,温州康宁于近期获得了“互联网医院”资质,也会把这“网路”铺到藏区,为藏区患病同胞开启远程诊疗,让他们远在高原大山里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。

 —

援藏是条平凡之路,但又不平凡,虽然这条路很长很长,但我们相信只要坚定地走下去,便能让更多的温暖发生。

数据:

温州康宁援藏医疗队筛查疑似患者240余例,出具精神残疾鉴定书126份。


13.jpg.jpg

温州康宁医院院长、护理部主任、主任医师

代表全院迎接援藏医疗队归来